珍珠滚到几人脚边,趁着他们弯腰去捡的间隙,河蚌连忙一溜烟跳入水中逃了。
王天振遗憾地说:“吃不到扇贝了。”
“完成任务重要。”沈亦拍了拍他的肩,来到江衍身旁,看到那颗珍珠上写着属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后一首诗。
五首诗分别印在船下的木板上、鱼鳞上、树叶上以及两片珍珠上。
五条属于《咏怀古迹》的线索集齐,几人脚下的冰面迅速融化,而那艘早就消失的游船居然又重现在几人面前。
船夫停下摇桨,冲几人招手道:“几位,知道是哪五首诗了吗?”
五人连忙爬上船,把五条线索展示给船夫看。
船夫望着远方,向往道:“那是一位名叫杜甫的诗人……”
李白就站在船夫身侧,听到杜甫的名字很是惊讶:“子美?”
雷虎小声问沈亦:“李白和杜甫认识吗?”
“当然,他们还是互赠过诗歌的好友呢。”
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两人初次相遇时杜甫三十二岁,李白四十三岁。
两人虽然只见过三次面,但杜甫写给李白的诗足足有十多首,他深刻的崇拜着、喜爱着这位洒脱的诗仙兄长。
不过李白回赠给杜甫的诗,当今流传下来的并不多。
或许是因为杜甫相对年少,在唐代多是少者给长者写诗,亦或是杜甫将诗珍藏并没有拿出来分享,不论如何,杜甫对李白的情谊是不容置疑的深刻的。
他赞赏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
即使是在他晚年时期,也时常怀念与李白高适同游的快乐。
那……李白对杜甫呢?
沈亦悄悄瞥了眼正临江而望的李白,他正望着远处的山涧,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做《咏怀古迹》已经是杜甫的晚年时期了。
这个时候的他孤独多病,应当是最怀念友人的时候了吧?
“诸位,白帝城就要到啦!”船夫靠了岸,不远处的山上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应该就是诗人们最爱的白帝城了。
从起初就叫嚣着要回白帝城看看的李白此时却神色怏怏,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几人跟着他一起下了船。
岸边有一条山间小路,正巧能通向白帝城边的高台,隐约能看到有个人正站在高台处向山下眺望。
李白打头阵,迅速顺着小路向上攀爬。
沈亦几乎都跟不上他的步伐,就在身后几人都气喘吁吁的时候,李白已经来到了台上。
那人凭栏而立,身材瘦削枯槁,看上去老态龙钟,神色孤苦悲戚,可声音却带着一股沉重的悲壮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这首诗是杜甫在公元767年所做,那个时候他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穷困潦倒体弱多病,还被迫流于他乡,他在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上登高远眺,写下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彼时李白已经不在人世了。
他怔怔的望着杜甫的背影,眼神中既充满了欣赏和欣喜,又饱含着哀伤和怀念:“好诗啊。”
“是我从未听过的好诗。”他喃喃着,问身旁的沈亦,“这是谁?”
沈亦低声道:“是杜甫先生。”
李白诧异地瞪大眼睛:“是……子美?”
前方的杜甫听到身后的说话声,慢慢回过头来。
他好像并没有看到李白,只是有些好奇地打量几人:“你们是谁?”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