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娘娘荣宠不衰 - 第196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宫中千人千面,只看面容根本看不出来到底是什么心肠。

    姜云冉提点了赵庭芳一句,赵庭芳也只能说:“我知晓的,奈何医者仁心,娘娘病重,我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医治。”

    “你放心,我会小心。”

    说了几句皇贵太妃的事情,两人才聊起廖淑妍。

    姜云冉同赵庭芳讲述完所有的旧事,才道:“京中乃至宫中,从来都是以双生儿为大喜。”

    “不可能因为是一胎双生,逼迫其中一个远走他乡,隐姓埋名,这本身就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大楚讲究多子多福,双生儿更是喜上加喜,当年阮氏会这么做一定有其理由。

    赵庭芳若有所思。

    “你见到的案例少,我随着师父行医数年,倒是见过不少奇闻轶事。”

    “我只是猜测,姑且一言,你姑且一听。”

    “曾经我同师父去过一户人家,那家人先后生了兄弟二人,两人一样聪慧,能干,年少便有天才之名。”

    “只家族并不富贵,仅能供养一人继续读书求学,因此……”

    “因此那个弟弟,就把兄长推下了水。”

    “奈何兄长命大,只是磕碰了头,之后不仅失去了那段记忆,也一直缠绵病榻。”

    “此时那弟弟倒是表现出了兄友弟恭,他坚持要荣养兄长,无论如何也不能断了兄长的汤药,为此他每日读书之余还要给人代写书信,很快,他仁孝的美名就传扬出去,甚至吸引了富户的资助。”

    姜云冉神情慢慢严肃起来。

    赵庭芳嗤笑一声:“只是他没想到戏演得太过,以至于资助的富户请来了我师父,医治数日之后,他的兄长居然奇迹好转,清醒过来。”

    这时,一切都真相大白。

    姜云冉若有所思:“我父亲是阮忠良的兄长,按照大楚律法,他是家中第一继承者。”

    “除去他,阮忠良才能得到家族全力的托举,”姜云冉只觉得后背发凉,“可那时,两人都才只有五岁啊。”

    ————

    阮忠良五岁,那时先祖皇帝还在位。

    先帝、恭肃皇后、仁慧太后及皇贵太妃等,都同阮忠良一般年纪。

    相差不过两三岁之间。

    他们是同一年代的人,阮忠良五岁时,所有人也都只是孩童。

    即便阮忠良再聪慧,也不能五岁就开始算计兄长,谋夺家产。

    即便他有这个心思,自己也没办法办到,谁会听从一个五岁孩子的命令呢?

    姜云冉同赵庭芳四目相对。

    “有人帮他。”

    这个结论几乎是瞬间就能推理出来。

    可为什么?

    阮家还是阮忠良,又有什么值得推举的必要?

    时过境迁,父亲已经死去多年,阮家的父母也早就过世,如今唯一的知情者只剩下阮忠良。

    姜云冉垂下眼眸:“我总觉得这事不简单。”

    “当年推举阮忠良的人,肯定早早就同他合作,商议把我父亲赶出京中,再也不能回到阮氏继承家业,”姜云冉道,“从此,阮氏对外只宣称家中只有一子,再也无人提及另一个孩童。”

    “等阮忠良长大成人,继承家业,成为朝廷新贵……那么……他就可以为人所用了。”

    说到这里,两人都不约而同打了个寒颤。

    “母亲曾经说过,父亲是在清州长大的,”姜云冉道,“也就是说,当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父亲只能回到了清州老宅,作为旁支长大,后来他自己进入溧阳书院,结识了母亲。”

    父亲当年文采出众,风度翩翩,他年纪比母亲要小,却行事周全,温文有礼,更会照料旁人,同寻常冲动激进的少年人天差地别。

    或许就是因为年少时的遭遇,让他比寻常同龄人稳重。

    姜云冉不知道自己的大伯爷是什么样的人,但他能作为书院山长,又教导出那么多国之栋梁,想来眼光不会差。

    会同意宣若宁嫁给默默无闻的寻常少年,足以证明当年父亲的优秀。

    后来姜家出事,是父亲带着她一路逃离,隐姓埋名安顿下来。

    他从来没有做过抛弃妻女之事。

    若非死了,否则他会如同苍天大树一般,一直守护着她们。

    思及此,姜云冉叹了口气。

    斯人已逝,往事不可追,姜云冉从来不会为已经发生的事情纠结,如今之计,她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寻找证据,早日把阮忠良送去菜市口。

    事情议论完,赵庭芳又习惯性的给姜云冉把脉。


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

【1】【2】

添加书签

站长有话要说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