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我,呼风唤雨 - 第41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海郡也叫北海国,只是被推恩令搞得已经没有北海王了,如今是国相就充当太守。日后孔融担任北海国相,也就等同于北海郡太守。

    孔融还没被扔过来当北海太守,现任北海太守和青州的大部分官员一样,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活跃在其治下的昭明军视而不见。

    陈昭一路畅通无阻,很快就来到了东莱郡。

    她这次来东莱郡,一是为了在东莱郡设一个晒盐厂。俗话说得好,最赚钱的生意都写在汉律上,她要养兵就少不了花钱。

    汉朝自汉武帝开始实行 “笼盐铁”,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不再允许私人制盐贩盐。

    好在陈昭不是私人,她是反贼,专门做汉律不允许之事。

    朝廷不让私人打造铁器她手下锻铁坊也一个连着一个开。

    陈昭对私开盐场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还打算用先进制盐技术恶意竞争,和东汉朝廷抢市场份额。

    二来则是为了寻访贤才。

    东莱郡黄县太史府。

    一张拜贴安静躺在案上。

    一个生的鹰目猿臂的青年跪坐在一个中年妇人身前,低声道:“那陈姓女郎是昭明军渠帅,昭明军乃是黄巾余孽,如今要上门拜访儿,只怕来者不善。”

    太史慈今岁刚及冠,月前才应了官府的征召,在东莱郡担任奏曹史一职。

    “昭明军不是好去处。”太史慈的母亲沉声摇头,“我儿不可屈从那反贼。”

    “儿亦是如此想,只是青州之内,刺史万事不管一心清谈,东莱郡太守又唯唯诺诺,昭明军一手遮天。”

    太史慈面上浮现为难:“且陈昭此人收拢黄巾余孽之后对其约束甚多,在百姓口中有美名。她上门拜访,儿也不能将其拒之门外。”

    就算是所有人都知道昭明军是黄巾余孽,可只要昭明军一日不公开造反,那朝廷就不可能无故给自己找敌人,陈昭就不是反贼。

    “我儿先外出几日避祸,老身留下招待贵客便是。”太史慈母亲决断道。

    “母亲不可!儿幼年丧父,全靠母亲将我抚养成人,如今又岂能自己避祸反倒劳烦母亲为儿Cao劳呢?”

    太史慈跪下泪目道。

    “勿要多言。我听闻陈昭此人性情宽和,不好杀人,她不会难为我一个寡母!”

    太史慈之母敲着桌案,怒气冲冲道:“你长大了,胳膊粗壮了,我的话你也不听了吗?”

    话说到这个份上,太史慈只能拜别母亲,连夜收拾了包袱,去往乡下庄子避难。

    一道一直在太史慈府邸外挑着扁担来回徘徊的身影悄然在街尾转身,身形隐没。

    陈昭听到消息的时候一愣,掏出手持铜镜盯着铜镜中的自己看了许久。

    她又不吃人,也没长青面獠牙,怎么一个个听到她的名声都避之不及一样连夜逃跑。

    “好吧,黄巾余孽的坏名声。”陈昭叹息一声。

    分明是卖官鬻爵的汉灵帝刘宏收钱卖官,花钱买官、心狠手辣的阜城县令要逼死她,她走投无路才不得不造反投奔黄巾。

    她觉得自己没做坏事,为何却落了一身的坏名声呢。

    “啧。”

    陈昭眯着眼睛想了半天,干脆掏出纸笔给张让写信。

    自从前段日子十常侍之一的张让和她搭上了信息之后,张让便时常给她寄信。

    有时是问朝堂局势,有时是问鬼神之事,有时是问旁人命运。

    陈昭几次准确预测了朝堂局势,又用一套领先这个时代、宦官最信的这辈子没子孙,下辈子投胎也能享福的来世之说糊弄住了张让,让张让对她百般信任,从张让嘴里套出了不少朝堂大事。

    把密信送出之后,陈昭就合衣睡下了。

    太史慈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她又不是现在才知道自己反贼名声难听,来之前陈昭已经想好了对策。

    绝对能骗一双贤才回去!

    翌日,陈昭带着礼物拜访太史府。

    来接待她的人果然不是太史慈,而是一个身材高挑的中年妇人,妇人头梳椎髻,年纪虽不算老,衣服却朴素庄重,神态威严,俨然一副当家主母做派。

    “老身见过使君。”

    陈昭搀住妇人,笑道:“您便是太史子义的母亲吧?昭该如何称呼您呢?”

    “老身姓李。”李楼带着陈昭入正堂,又让婢女端水招待陈昭。

    二人落座。

    李楼道:“使君可是来寻子义?只是不巧,子义如今不在家中,只得老身一人来见贵客。”


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

【1】【2】

添加书签

站长有话要说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