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我,呼风唤雨 - 第53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我觉得蔡文姬应当是很有家国抱负和仁慈之心的女孩子,很好!拐走给阿昭当丞相

    :天子死

    蔡琰的眼泪落在竹简上。

    面对陈昭,她难得把心中的不忿一吐为快。

    “庶民水深火热,流民肆虐。三年遭旱灾,民生维艰。贼匪如猬毛而起,肆行劫掠。诸公却置百姓疾苦于不顾,既不兴兵剿匪以安地方,又不设法分田以解民困,更对欺压百姓的纨绔子弟姑息纵容,不加惩治。”

    “他们喊着匡扶汉室,实则不过是争权夺利。今天比一比官位,明天论一论权势,有谁真想救天下?”

    蔡琰目中有深沉的哀恸,她字字泣血一般:“我只恨自己被困深宅,连府门都出不去。但凡我能做个小吏,我都必去济世救民,以安天下。”

    她父亲的藏书,她全都读遍了。可偏偏她读过这么多书,却什么都做不了。

    陈昭靠近蔡琰,慢慢伸出双臂,将她稳稳抱入怀中,手臂微微用力,传递着无声的安抚。

    肩膀处传来了shi润的触感。

    蔡琰把头抵在陈昭肩膀上,闷声道:“我和卫仲道定亲了。”

    “河东卫氏的子弟,我与他前些年见过一面,父亲说他也喜好舞文弄墨,颇有才学,会是我的良人。”

    蔡琰抬起头,擦干净眼泪:“熙宁见谅,我只是有些不甘心罢了。”

    她又变成了那个温柔端庄的蔡邕之女,刚才的愤怒和不甘从未存在过一般。

    “文姬不喜欢卫仲道?”

    蔡琰惆怅叹息:“我和他都未见过几面,何来的不喜欢?父亲只有我一个女儿,对我自幼疼爱有加,他为我选择的夫婿,必定人品上佳,能与我志趣相投,已经是良人了。”

    蔡琰自嘲:“好歹河东卫氏也是诗书传家的世家,也算一个好归宿。只是,日后能和熙宁再这般边读书边谈论天下大势的日子,怕是再也不会有了。”

    她只是有些遗憾而已,遗憾自己一事无成就要为人妻为人母。

    陈昭轻咳一声:“文姬觉得我如何?”

    “于情,文姬与我是多年故交总归咱们最近经常见面。”

    “于理,文姬和我都志在天下,有巨柱撑天之志,都喜好诗赋,这才是你亲自验证过的志趣相投。”

    陈昭补充了一句:“甚至你我还都喜好音律。”

    “所以,文姬跟我走吧,我带你私奔,咱们一起匡扶天下!”陈昭一手叉腰,豪气干云道。

    蔡文姬扑哧一笑,笑语晏晏,拖着下巴假装深思:“这倒是个好主意,不知小娘子家中田地从者几何,可聘得起我这大家之女?”

    “我家中有田地数十万亩,侍从二十万,应当聘得起蔡家贵女。”陈昭严肃扒拉手指,点点头。

    “文姬有倾城之才,我以一郡聘之如何?”

    这话吹嘘的实在过分,蔡琰丝毫没有当真。

    她咯咯笑了几声,艰难收了笑:“那我便和陈家的小女郎私定终身了,只是此事勿要让我父亲知道。”

    陈昭笑道:“蔡公若是知道了,那我正好连蔡公一起带走。”

    “好贪心的小女郎。”蔡琰嗔道,“我这就把你这三心二意的浪荡子打出门去。”

    话罢就一手握着竹简,追在陈昭身后佯装要打。

    陈昭一边躲避一边嬉皮笑脸求饶:“这位泼辣的小娘子,饶了我吧我一定送上多多的聘礼请蔡家女郎辅佐我匡扶天下”

    不远处书房里抱着兵书读得正起劲的赵云听见传来的嬉笑声无奈摇头。

    那蔡家女手无缚鸡之力,也难为自家主公能和她“打”得有来有回了。

    离开之前,陈昭饶有其事挥笔写了一份试卷给蔡文姬。

    “这是投名状。”陈昭把试卷递给蔡琰,“写好了投名状才能在我这出仕。”

    这张试卷只有三道题,分别涉及民生、问策和律法。

    “有一县,县中有士卒五百人,庶民三千户,田地去岁收粮有流民约五千人流窜至此,该如何应对?”蔡琰读出了声音。

    她粗略浏览一遍,后面两道题果然也都是这种类型。

    “我只听闻过举孝廉做官,熙宁倒是稀奇,在你手下出仕还要写文章。”蔡琰打趣道。

    她到现在依然只把这当做陈昭对她的安慰。

    既然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抱负,那能在纸上一展宏图也不错。

    蔡琰把试卷珍惜卷成卷轴小心收入袖中。

    本是小女儿之间的玩笑,蔡琰却忽得生出紧张,她口中说的信誓旦旦,可她先前连小吏都没做过,万一漏了怯,她其实不行怎么办?


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

【1】【2】

添加书签

站长有话要说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