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昂听见媳妇发了话,也附和起来。
    “若都觉得这家不好,咱们就再相看相看。这不才相了头一家……”
    冯氏立刻给了他一记白眼。
    谢晏说:“倒也还好,人家的家中也有可以挣钱的产业,不过是小本生意,比咱家是小些,不算是贫苦人家。”
    二婶接着这话,又笑yinyin地朝着大哥说起来。
    “可不是嘛,咱们铎哥儿也不小了,人家姑娘可比他小了五六岁呢,若是再耽误下去……”
    听这话,谢晏没接话,半晌,叹息了一声。
    原本十七八岁就该议亲的儿子,因为五六年出门采买药材,常年不在家,竟然把婚事耽误到现在。
    可是家中人也不少,为什么让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后生出远门呢?
    原来,自谢晏、谢昂兄弟俩成年后,就一替一趟出门采买,一去便是一两年。等到谢聿铭、谢聿铎长大了,就各自带着孩子出门历练。
    可是总以长孙自居的长孙谢聿铭实在吃不得这个苦,刚成了亲,就说为了早点延续子嗣,有孩子前不再出门。
    再加上二叔谢昂做事糊涂,爹爹谢晏又在路上摔伤了腿,竟只剩下谢聿铎一个人,独自担当起出门采买的事情。
    一连六七年,加起来也就在家住了不到二十日,这才把亲事耽误了。
    说起来,沈家姑娘还是谢聿铎相看的第一家。
    这会儿,二婶又絮絮叨叨起来。
    “早就说,我表妹家的三姑娘,知根知底的,两家也亲近,人长得又……”
    这话二婶已经说了好多次,每次都说赵三姑娘“人长得又好”。可这次猛然想起今日沈家姑娘的容貌,硬是有些不好意思说她“长得好”。
    谢晏瞧了瞧一路上都没说话的儿子。
    自从妻子撒手人寰,儿子对自己的话就少了起来。
    这么多年,他一个人在外边做了这么多事,不知不觉,竟然长成这样一条汉子,肩膀宽阔,背脊挺拔,在马上也挺得笔直,很是英挺俊逸。
    谢晏有些心疼,叹了口气,打断了弟妹的喋喋不休。
    “铎儿,你心里怎么想?”
    谢聿铎在马上瞧着官道旁疏朗的树木,成片的田野,心中极是畅快。
    “沈家姑娘很好,如果人家愿意,我想尽快下聘。”
    这门亲事的好处
    白河镇离平山县有三十里地,等到谢聿铎一家人赶在落日前进了宅子,沈家绒线铺正好打烊。
    沈家父子关了店门,回家用饭。
    今日云华买了一尾鱼,沈绮就烧了一锅香喷喷的鱼汤,给不爱吃鱼的小弟沈纪炖了鲜嫩的鸡蛋羹。
嫂嫂炒了一道爹娘爱吃的韭菜炒香干,再加上三两碟小咸菜,一大锅稠米粥,便是颇为丰盛的一顿晚饭了。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