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么,是利用你在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的知识,对下一步的试飞工作进行更准确的指导,加快试飞效率,我们现在有大量的飞行小时都被用在摸索试飞条件上,实际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至于更具体的项目细节,就得等你到了盛京再去了解了。”
“感谢杨总师的信任,我一定竭尽全力。”
常浩南虽然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但毕竟早有心理准备,因此还是保持了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
这个时候,杜义山又走上前来,拍着他的肩膀鼓励道:
“小常啊,你很有前途,在601所那边好好干,八三工程是个很有前途的项目,也有足够广阔的空间来让你一展身手。”
听到这样一句话,常浩南心中五味杂陈,只能回以微笑和点头。
实际上,在1996年这会,正如刚才杨奉畑所说,八三工程的研发进度还是比较乐观的,01和03架原型机已经在阎良展开了密集试飞,刚刚下线的04号验证机也在进行工厂试飞,一切看上去都非常顺利。
所以在杜义山看来,这个项目只要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就不会出什么大乱子,哪怕最令人担心的wp14发动机进度不顺,也可以暂时先用wp13f型顶上,类似的情况过去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但作为重生者,常浩南当然清楚,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八三工程最终抱憾结束,并转为了技术储备。配套的wp14发动机也因此失去了装机型号,虽然并没有直接终止研发,但受到的重视程度一落千丈,没能完成取代wp13系列的使命。
这其中的原因当然非常复杂,既有技术不足的影响,也有非技术因素的问题。
比如1997年1月,刚才提到的那架04号全状态原型机转场到阎良时,降落跑道的尽头正在整修,因此挖出了一道沟,而塔台竟然对此并不知情,飞行员则因为当天能见度很差未能目视发现,最终导致飞机起落架折断,冲出跑道后撞到一棵树上完全损坏。
随后赶制的05号原型机又在1999年因为发动机故障在空中起火坠毁,两年内损失两架原型机,再叠加04号机损毁造成的试飞进度缓慢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八三工程的下马。
当然,这都是上一世发生的事情了。
而这一次,常浩南有信心让这些遗憾不再出现。
“小常同志,杜教授说的没错。”这次说话的是周司长:
“八三工程对于你来说应该只是个开始,我们期待你能为我们华夏国防工业的进步发挥更大作用。”
……
当天下午,蓉城611所中,坐在办公桌前的卢育英意气风发地拿起听筒,拨通了京航大学杜义山教授办公室的电话。
就在昨天,包括611所、西北光学仪器厂、黎阳发动机公司在内的9家单位经过讨论之后,一致看好两种歼7f型号的外销前景,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摊十号工程的项目风险,因此决定共同筹集6500万元人民币支持新型号的研发工作。
这相比他之前开会时所说的5000万经费多了足足30。
在眼下这个国防科研经费还并不充裕的年代,有了钱,就是有了底气。
因此在跟书记林毅春商量一番过后,二人最终决定拨出100万元经费来向杜义山课题组提供一个下颌式进气道飞机总体设计的课题。
实际上这个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对方把常浩南派过来。
“喂,哪位?”
电话很快接通,那边传来了杜义山的声音。
“老杜,是我,611所的型号总师卢育英。”
这个年月全华夏一共也没几个型号总师,因此二人之间自然也是相互认识的。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