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华夏方面,他还是更担心那几个跟自己貌合神离的“盟友”。
尽管暂时结成了攻守同盟,但说到底,他们之间才是要刺刀见红的竞争对手。
阿尔卡德也清楚对方是在担心什么,但还是断然摇头。
“看看我们的情报。”他很快从电脑上调出一份内部报告:“日立、jeol都抱怨对方开出的条件过高无法接受,谈判毫无进展,而赛默飞甚至还未获得实质性对话机会……总之,至少在华夏人决定妥协之前,我们还不用担心被别人捷足先登。”
随后,又转向马哈奇,“再者说,这才过去一个月而已……距离卡尼亚给出的三个月窗口期还有一大半时间,此刻示弱,之前的投入岂不是前功尽弃?”
这一番解释颇有条例,终于还是说服了马哈奇。
尽管十分勉强。
“好吧。”马哈奇点点头,“那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我的谈判团队目前无事可做,但也不好从华夏撤回来。”
“双线推进,乘胜追击!”阿尔卡德眼神锐利:“一方面,在更多有管辖权的重要城市提起补充诉讼,扩大案件基数,进一步消耗对方的资源和Jing力,另一方面,协调几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刊发文章,从社会层面施加压力!”
先来一次压力测试
几天后,几篇标题颇具煽动性、内容Jing心编排的文章在指定平台发布:
《“烛火”迷局:技术突破还是专利魔术?》
《透视“烛火科技”:速成巨人的背后隐忧》
《专利战烽烟:自主创新的光环需经得起拷问》
应该说,这次的舆论战相当专业。
前两篇文章以“中立”口吻,将立明科技等提起的诉讼描述为“行业对其技术来源的正当性质疑”,暗示烛火科技的专利集群存在“突兀性”和“可疑性”,可能涉及对国际现有技术的非正当利用或包装。
第三篇则反复强调烛火科技“成立时间极短”与“成果级别极高”之间的强烈反差,并隐晦提及国家重大科研投入方向,引导读者联想到骗取补贴的可能性。
这一系列报道迅速引发讨论,网络平台上的意见尤其分化。
一部分声音认为质疑合理——
“空壳公司短时间拿出颠覆性专利,确实匪夷所思!”
“支持严查,维护科研净土!”
“……”
另一部分则相对冷静——
“专利文件公开可查,真有问题早被扒了。”
“这类公司很可能有科研机构背书,质疑需要过硬证据。”
“……”
一时间,两方拥趸你来我往,从纸媒到互联网平台,吵得好不热闹。
但因为烛火集团始终没有做出回应,平衡还是逐渐朝着有利于质疑者的方向倾斜。
而就在舆论发酵之际,阿尔卡德按照剧本,约见了负责高科技产业招商引资的关键人物——招商委主任黄慧杰,并向后者表达了“深切忧虑”。
“黄主任,fei对华夏市场和高科技产业合作抱有极大诚意和长期承诺。”阿尔卡德语气诚恳,但带着忧虑,“我们与烛火科技的潜在合作,本可以成为典范。但如今,对方正深陷多起严重的专利纠纷,其核心技术的独立性和权属清晰度受到广泛质疑。”
随后,阿尔卡德又递上Jing心整理的媒体报道摘要:“这不仅是商业风险,更可能影响到地方引资环境的声誉和重大合作项目的顺利落地……因此,我们恳请相关部门能关注此事,推动烛火科技尽快、彻底地解决其内部法律风险,消除这些阻碍国际高水平合作的障碍。”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