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中反而带着几分“考验”的意思。
“好的,刘院士。”
宋甫听罢也理科走到门口墙边,熟练地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接入多媒体接口,墙上的大屏幕随之亮起。
他一边Cao作一边回答:
“跟之前几次尝试切换涡喷模式时出现的问题类似,都是在模式选择阀接近全开时,第二外涵道出现严重流动分离和堵塞,诱发旋转失速,进而威胁到核心机稳定。”
他快速将屏幕画面切换到一组经过初步处理的、动态的流动状态模拟云图上。
云图清晰地展示了发动机在模式切换过程中,不同截面上的气流速度、压力和流线分布。
双变循环发动机
“刘院士,秦总,请看这里。”宋甫指向云图,“这是我们结合压力传感器阵列反演重构的流场。”
“在模式切换指令发出后,一级风扇锁紧、模式选择阀开始动作的前半段,发动机所有核心参数,包括转速、温度、压力、流量,均在正常包线内波动,说明基础控制逻辑和机构动作本身没有问题。”
光标随着他他手上的动作向前推进,最终聚焦到模式选择阀(sv)和其后的流道区域。
“关键转折出现在模式选择阀开度θ达到72左右,也就是角度对应大约13°时。”
随着宋甫的讲解,云图上代表气流速度的色块发生了变化,在第二外涵道入口附近,出现了一片用深蓝色表示的低速回流区,在一片暖色调的图上颇为扎眼。
“此时,第一外涵道的气流开始大规模进入第二外涵道,但在后者入口处,由于流道几何的剧烈变化和气流方向的急剧转折,形成了一个显著的回流区,这个回流区造成了显著的掺混损失,对应我们一开始监测到的进气效率骤降。”
画面继续演进,开度θ的数值在宋甫的Cao控下稳步提升。
“随着开度继续增大,情况进一步恶化,当θ达到83时,更多的第一外涵道气流被强制挤入第二外涵道。但此时由于阀门开度增大,导致流经阀门的有效流道从一个设计中的收敛型流道,变成了一个先扩张后收缩的复杂形状。这种形态对高速气流并不友好,气流的加速能力被严重削弱,流速不增反降……”
宋甫切换出一个实时曲线图:
“直到θ=94时,喉道马赫数已经降低到了1以下,第二外涵道几乎处于完全堵塞状态,而我们的涡喷工作模式设定在=18以上才会启动,显然无法在这种情况下正常进行切换。”
“所以,当模式选择阀进一步打开到100,也就是最大的18°时,原本已经被引入第二外涵道气流反而被迫重新回到第一外涵道,导致涡喷模式的进气量不足,出现喘振先兆。”
介绍完毕,他重新转身面向办公室里的两位大佬。
但却没来由地感觉到周围的气压似乎有点低。
于是又补充了一句:
“万幸秦总判断相当准确,干预指令下达及时果断,04号机才避免了核心机喘振的实质性损伤,保护了宝贵的原型机……”
这番话明显是在帮着挽尊,但秦小明却摆了摆手,示意宋甫无需强调这一段,然后直接向刘永全总结道:
“刘总,基于这个‘堵塞-倒灌’机理,我们目前的应对策略仍然是优先确保中涵道比涡扇和小涵道比涡扇之间的可靠切换,让装机对象能够实现亚音速巡航和超音速巡航两种最常用的飞行模式,在此基础上再逐渐调整模式选择阀和三条流道之间的匹配关系,尽可能收集切换到涡喷模式过程中的数据。”
他说着在自己面前的电脑上调出一个工程文件,并转动屏幕展示给刘永全。
“同时,我们也在持续收集向涡喷模式切换的边界数据,尝试通过优化控制逻辑和微调sv动作曲线来拓宽安全边界,您看。”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