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 金手指是看广告 - 第311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围的人都停下脚步,面露同情,却也无人敢上前施以援手。乱世之中,人人自危,人性冷漠至此。

    王允心中暗叹一声,正待吩咐仆从前去周济一二。

    然而就在此时,一名盘查的军士快步上前,没有一丝不耐,先是将老妇人搀扶起来,又蹲下身,用手笨拙地帮她将地上的米粒一点点捧回布袋。

    王允久立城外,思索良久,才吩咐车夫入城。

    在驿馆安顿下来,他派人递上名帖,心中忐忑不安。

    次日清晨,便有太师府的仆役前来,称太师恭請他入府一叙。

    太师府并不奢华,反而透着一股清雅的书卷气。王允见到的谢均,比传闻中更显谦和。他着一身素色长袍,身形清瘦,眉宇间帶着一丝淡淡的忧思。

    见到王允,谢均有丝毫權臣的倨傲,反而快步上前,执晚辈礼,深深一揖:晚辈谢均,见过司徒公。司徒公忠义贯日,为漢室呕心沥血,今不避艰险,千里来归,实乃漢室之幸,社稷之福。

    隨即,他亲自引王允落座,并亲手奉上一盏清茶。

    这番姿态,王允心中一凛。但他见过的權臣太多,面上越是谦恭,往往心机越是深沉。

    他坐直了身子,决定不再兜圈子,开门见山地问:老朽闻太师以圣人自居,却滞天子于睢阳,岂不知天子居中枢,受天命治天下。敢问太师此举,与昔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董卓,有何异?

    这是个尖锐的问题,几乎是当面指责谢均是国贼。

    空气瞬间凝滞,一旁的侍从屏住呼吸,都为王允捏了一把冷汗。

    谢均却丝毫不见愠色,他放下茶盏,温和地注视着王允,眼中是坦荡与悲悯:司徒公此问,问得好,切中要害。董卓之行,乃挟持,是为一己之私欲,置天子于股掌,视朝堂为玩物。而均之所为,乃匡扶,是为天下之公义。均請天子居于睢阳,非为滞留,实因此地稍安,可避战火。均請天子勤学问道,非为挟持,实为重拾君威,使天子明君之德日彰,将来方能统御四海。待天下稍定,四海升平,均自当退归田园,还政于君,复兴汉室。二者之心,天差地别。若司徒公不信,可隨时面圣,亲问天子,便知究竟。

    王允被他眼中那不似作伪的真诚所慑,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谢均的回答滴水不漏,甚至主动提出让他去见天子,这份自信和坦然,絕非寻常jian佞所能伪装。

    他沉默片刻,呷了一口茶,茶水温润,却压不住他心中的惊涛。

    隨即又抛出了一个更诛心的问题:老朽再有一问。听闻太师姓谢,国贼谢乔,亦是谢氏一脉,与太师同宗。同宗則亲。太师为大义能忍心斷腕,此举,究竟是忠义为国,还是天性凉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枭雄行径?

    这个问题,比上一个更加狠毒,它不再质疑谢均的行为,而是直接攻击他的品性与动机。

    面对这个问题,谢均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痛苦之色。

    他闭上双眼,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帶上了一抹水光。

    实不相瞒,我与谢乔确为同宗,家族亦有渊源。然,道不同,不相为谋。她欲行窃国之事,此乃大逆不道,将天下置于水火之中。而均所求者,唯汉室江山之安稳。当此之时,天下分崩,人心思乱,若朝堂之上再现一权倾朝野之武人,則汉室危矣。两害相权取其轻,均唯有痛下决心,以一人之不仁,换天下之安宁。唉,此中苦楚,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到此处,谢均的声音帶了些哽咽。

    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负手而立,留给王允一个萧索的背影。

    吾未诛其性命,已是仁慈,权念在家族旧情。贬她去西凉,令其远离权力中枢,是给她一条生路。若她能安分守己,为国守边,将来未必没有再见之日。若她执迷不悟,自有死路一条。

    王允见惯了伪善与权谋,一生都在与各种伪装打交道。他死死地盯着谢均的背影,试图找出一丝一毫的破绽。

    然而,他失败了。他看到的,只有无尽的悲伤,和为了更崇高目标而做出的坚定不移的决絕。

    他在此人的身上,看到了一丝光,一丝久违的光。

    或许,这世上真的有圣人。

    或许,汉室的希望,真的就在眼前。

    天可怜见,垂怜大汉!

    王允遂缓缓起身,整理衣冠,神情肃穆,对着谢均深深一拜:老朽信太师了。自今日起,愿为太师马首是瞻,共扶汉室!


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

【1】【2】

添加书签

站长有话要说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